(通讯员:解玉忠 崔剑平)近日,在项城市孙店镇盐店村村头,村民们自发地为一位叫邝瑙的老人立了一座功德碑,碑文称赞老人“感恩于国家对五保老人的特殊照顾,义无反顾,悉数捐款一生积蓄修路补桥……积德行善,芳名流传”。
据盐店村邝庄自然村几位老辈人介绍,邝瑙9岁时父母双亡,终身未娶的他,一直过着布衣粗食的简朴生活。最近15年来,靠着国家的五保政策,邝瑙每年都能领取一定数额的补助款。
邝瑙居住的盐店行政村地理位置偏僻,位于项城、上蔡、商水三县市交界处,村中通向外界的主干道一直坑坑洼洼,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遍地,村民们尝尽了出行难的苦头。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却倾尽自己几十年的积蓄为村民铺设了一条“爱心之路”。
“每次看到这条路,我心里就着急。”邝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天,邝瑙在心里盘算了一下,发现自己多年的积蓄已足够为村里修上一小段砖渣路。很快,他就开始着手筹备他的修路“工程”了。“工程”老板是他本人,资金则全部来自他的腰包。
2007年11月,邝瑙卖掉了20多棵30年树龄的大杨树、家里的所有粮食,加上靠草编手艺挣来的零花钱和刚刚领到的五保款,共计1.5万多元,全部购买了砖头。在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的情况下,邝瑙一个人边整理路基边铺设砖头,修路“工程”正式开工。
孙店镇政府驻村干部赵黎明说,刚开始,邝瑙修路的行为并未得到乡亲们的理解和支持,反而有个别村民说:“邝老头自己都顾不了自己,还修什么路?他肯定傻了!”
邝瑙没有理会这些流言。15天后,一条200多米长的平坦砖砸路代替了坑坑洼洼的“泥水路”……见此,村民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2008年10月,邝瑙的五保户救济款刚领到手,钱还没暖热,他就卖掉全部秋季作物,把辛辛苦苦积攒一年的6000多元钱,又都买成了砖头。这一次,在村民们的帮助下,7天后,又有100多米坑洼不平的小路变成了砖砸路。
2009年5月,当邝瑙领到当年上半年的五保户救济款后,他又开始动手修路了。这次,该行政村村委投资2000多元,重新整修了村头的两座危桥,让村民真正走上放心路,跨上安全桥。
盐店村的村民邝贵洲说:“老邝平常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舍得拿出所有积蓄为大家修路,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今后,我们会共同把村里的路修好,尽快完成老邝的心愿!”
当得知自己被入选周口市第二届道德模范评选候选人时,邝瑙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我都70多岁了,党和政府一直没有忘记我,我给大家做些小事,是想感谢党恩、感谢党的惠民政策啊!”
“只要条件允许,我会一直修下去,争取有生之年修好盐店村的道路。”邝瑙老人道出了自己的新年心愿。(赵清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