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杨智慧与主持人朱迅一起在央视录节目。
10岁登上央视舞台,12岁应邀参加央视首届网络春晚,如今15岁的项城市高一女生杨智慧建立的原创音乐主页人气已超千万。杨智慧被更多人关注的同时,她也在用上百首原创歌曲关注留守儿童。其中,《留守的孩子》曾获全国少儿歌曲比赛词曲金奖,被央视多次播出。日前,大河报记者对她和父亲进行了采访。
熏陶培养 美术教师和女儿一起自学音乐
杨智慧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杨振是项城市一高美术老师,母亲是一位护士。在她刚会说话时,杨振发现她嗓音先天条件很好,便开始把女儿往音乐道路上培养。“其实我也不懂音乐,可我毕竟是学美术的,艺术不分家嘛。”杨振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培养女儿,他买来相关书籍开始自学。
从小喜欢音乐的杨振因为当时条件受限,不得不放弃。“那时家里穷,话筒、音箱等设备也没现在齐全。”杨振说,初中时为了追求回音效果,他曾把头伸进一口空水缸里唱歌,“现在想起来都有些好笑。”在女儿小学以前,杨振一边自学乐理知识,一边培养女儿“欣赏”音乐的能力,有意无意总是把电视调到央视少儿频道,选择儿歌节目给她看。等女儿上学后,已经有一定音乐基础的杨振便开始教她简单的乐谱,并鼓励她参加当地组织的一些综艺比赛。渐渐地,女儿便越来越喜欢音乐。
克服困难 女孩和父亲走上原创音乐道路
刚学音乐时,杨振父女只是买来伴奏带,学唱别人的歌曲。一次去北京,杨振发现河北一对夫妇为培养孩子不惜花2万元买了别人一首原创歌曲的“使用权”。这件事对杨振震动非常大,他暗下决心要做原创音乐。“当时原创儿歌少,唱来唱去就那几首老歌。”杨振说,他和女儿决定先做原创儿歌。于是,便采取“攒够一笔钱就买一样东西”的方式,购买了电子琴、吉他、音箱话筒、合成器等设备。至今,杨振已和女儿买下了10多万的音乐设备。
有了设备,杨振便开始看视频、看教材,研究别人原创音乐的和声、唱法,然后再根据女儿的嗓音特点,量身打造原创儿歌。“我们共同谱曲,有时候女儿在这方面的特长我都自愧不如。”杨振说,他们开始原创的一部分儿歌放到网上后,受到网友的一致好评,其中一些歌曲被拿到央视少儿频道播出。在杨智慧10岁那年,她和父亲一起被邀请到中央电视台参加综艺频道《神州大舞台》“魅力家庭”节目,并获得优胜奖。此后,她多次受邀到央视参加节目。“见过阎肃爷爷还有潘阳、刘大成等综艺明星。”杨智慧说。
有了一定名气后,杨智慧在父亲的帮助下,在“中国原创音乐基地”网站开通了个人主页“智慧乐坊”,并取了网名“智慧女孩”。
用爱歌唱 “智慧女孩”自创百余首歌曲关注留守儿童
为了培养女儿的爱心,杨振经常带女儿下乡采风。项城是传统农区,农闲时节大量剩余劳动力在外地务工,农村就有很多留守儿童。杨振父女便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留守儿童身上。
“我去过一个留守儿童家庭,那个小朋友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杨智慧说,看到厨房里没有一点菜,几颗咸蒜瓣上爬满蚊虫,馒头干得掉渣,她哭了10多分钟。“我也是个孩子,没有钱物捐给他们,但我会唱歌,会用自己创作的歌曲传达一份爱,让更多的人关注他们。”杨智慧说,因此她开始创作关注留守儿童的歌曲。
因为有大量的采风体会及原创音乐经验,杨智慧的第一首关注留守儿童歌曲便一炮走红。这首名为《留守的孩子》的歌曲曾获得全国少儿歌曲比赛词曲金奖。2011年1月,央视《星光大道》栏目与杨智慧联系,希望其与2010年度总冠军刘大成一起登台演唱这首歌曲,但因当时杨智慧应邀参加了央视首届网络春晚录制,便无奈推掉了。此后,这首歌曲被央视多次播放,成为关注留守儿童的公益歌曲。
《爸爸的城市》、《回家的雪花》、《春天里》、《团圆年》、《远方来信》……从2010年至今,杨智慧原创并演唱了百余首关注留守儿童的歌曲。此外,她创作的其他歌曲也以赞美祖国、生活为主,大多是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歌曲。这些歌曲被放在“智慧乐坊”的主页上,受到众多网友的热捧。目前,杨智慧在“中国原创音乐基地”的个人主页人气已超千万,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网络红人”。
杨智慧说,她会继续在原创道路上走下去,也会继续关注留守儿童。而对于更远的道路,杨智慧说她想考上中央音乐学院深造。(摘编:祁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