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寨镇:“一村一品”亮点纷呈
来源: 李寨镇党政办 时间: 2011-08-22 11:29:37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通讯员 薛全伟 张金成) 金秋时节,走进李寨镇,广袤的田野里到处是一派迷人的丰收景象,油许的西瓜、东薛的棚菜、熊庄的杂果…… “一村一品”已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新亮点。

      一、油许西瓜卖得俏

      该镇油许村东不足1公里周李路两旁的田野里,五颜六色的瓜棚吸引了笔者的眼球,田间小路俨然成了临时的西瓜交易市场,停满了前来购买西瓜的车辆。油许村素有种植西瓜的传统。今年,该镇农业服务中心人员向他们推广了开封无籽西瓜种植技术,实现连片种植300亩,每亩产量高达3000多斤,填补了方圆五公里内无规模种植西瓜的空白。瓜农薛自明情不自禁地说:“我种了3亩西瓜,收获了1.3万多斤,一季下来净赚5000多块钱,比种玉米、大豆强多了。” “仅西瓜种植一项就可为俺村增加70多万元收入,甭提大伙心里多高兴了。” 该村党支部书记高兴地对笔者说。

      二、东薛蔬菜批得快

      天刚亮,到东薛村批发蔬菜的菜贩已满载而归,驶向集市去摆摊。东薛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种植蔬菜,该村第一个种菜的人叫解自安,他种菜经验丰富,且乐于助人。当年他和村里的十几名村民在山东寿光做防水防潮工作,每天辛苦十五六个小时才挣20多元。当看到当地家家户户不出门仅靠种菜便走上了致富路后,他就拜当地一位菜农为师,免费帮他干活,仅用半年时间就掌握了蔬菜种植技术。于是,他返回家乡,贷款2万多元建起了蔬菜大棚,每天和妻子待在菜棚里不分昼夜地干活,一年下来,不但还清了贷款,还净赚1万多元。如今,他已流转40亩土地进行规模种植蔬菜,并雇用20多名村民帮忙。在他的影响下,东薛村十多户村民也纷纷开始种菜。目前,全村已发展蔬菜规模种植200多亩,引得几十里外的小商贩纷纷前来批发蔬菜。

      三、庄王养猪领市场

      近几年,生猪市场价格涨跌不定,造成一部分养殖专业户赔了本,有的干脆放弃了养殖,而该镇庄王村计生协会会长则带领村民靠养猪走上了致富路。究其原因,是因为她对生猪市场有独特的见解。每天喂完猪后,她就坐在电脑前查看全国各地生猪市场行情,并进行分析和预测,同时还经常向周口市畜牧局专家打电话请教行情。每次当生猪价格刚开始下滑、个别养殖户还在期待价格攀升时,她已将自己和村里的生猪全部卖完;当有的养殖户挥泪将生猪便宜处理时,她已做好大规模养殖的准备。村里养殖户李爱国说:“每次遇到生猪市场价格危机时,她都能带我们化险为夷,跟着她养猪肯定能赚钱。”

      四、熊庄杂果香满园

      熊庄村是远近闻名的杂果种植专业村。村东的果园里,泛黄的梨挂满枝头、碗口大的柿子压弯了树枝、通红的水蜜桃散发着清香……这200多亩的杂果园是熊庄村10户村民农业结构调整的缩影。上世纪90年代该镇村村都种植杂果,有的村因找不到杂果销路而砍掉果树种庄稼,认为农业结构调整不会成功,不如搞传统种植划算。然而这10户村民却认准“物以稀为贵”的道理,相信将来果树会变成“摇钱树”,现在成熟的果子被南来北往的行人和小商贩批发一空,每户一年2万多元的收入见证了他们的卓越眼光。

      该镇“一村一品”比比皆是,张庄、杨堂、勤俭、马寨、大黄的连片万亩高产白芝麻种植、大王村黄花菜,太阜店、位店养驴,大位寨轧杨窝面条,谢寨肉牛养殖……都成为农民致富的新亮点。

      “由于群众勤劳朴实,苦干实干;政府因村制宜、因利势导,技术指导、资金扶持到位,才出现了‘一村一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壮景。”该镇党委书记向笔者道出了他们发展“一村一品”的“秘诀”。(编辑:解高磊)

责任编辑:(项城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