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正能量之“最美农民工校长”马刚:希望更多的孤儿寻回母爱
来源: 周口晚报 时间: 2013-01-28 09:59:28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周口晚报记者 金月全)少林武僧和40名孤儿的中秋团圆宴
      2012年9月26日,在项城市官会镇香港昌福学校(以下简称昌福学校)餐厅里,40名来自该镇及周边乡镇的孤儿偎依在他们的爷爷奶奶身边,吃上了一顿难忘的中秋团圆宴。
      当日中午,百余平方米的学校餐厅被气球、彩带装扮一新,这些孤儿和他们的爷爷奶奶坐在一起聊家常。瓜子、花生、糖果、月饼都端上来了,孩子们捧着瓜子送到奶奶手里,拿起月饼往爷爷嘴里送……
      举办这次中秋团圆宴的是昌福学校校长马刚,同时他也是少林寺弟子、项城市政协常委、农民。
      2001年,马刚随少林寺僧团在香港表演期间,结识了香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董事长。该董事长欲高薪聘请他为私人保镖,马刚委婉拒绝了,后来该董事长在马刚的家乡项城市官会镇投资980万元兴建一所学校,由马刚任校长。
      2002年3月,昌福学校正式落成,该校不仅引入了海外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而且每年还拿出经费重奖优秀生、帮扶贫困生。
      该校创办11年来,一直秉承“立足农村、心系慈善、造福社会、不图回报”的宗旨,累计接收、资助贫困儿童、孤儿、单亲家庭儿童400余名,累计资助善款100多万元。
      现在,马刚资助的49名孤儿中,最小的才5岁,最大的14岁,他对这些孩子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全力照顾,不仅免去了他们的学费和生活费,而且还郑重承诺,要资助他们以后上高中、上大学,使孩子们在这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2012年12月,马刚成为“感动周口”人物候选人。他的事迹先后被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大河报》、《周口晚报》等上百家媒体报道,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最美农民工校长”。
      希望更多的妈妈回家和孤儿团聚
      1月24日上午,四九天的寒风飕飕吹,在周口市区莲花路一处建筑工地上,头戴安全帽的马刚正和另外两名农民工在吊机上给楼房做外墙保温。寒风中,他们时而颤抖,时而对着手心哈气取暖……即使在如此寒冷的天气里,他们仍在坚持干活。
      “没办法,学校该放假了,老师该发工资了,孩子们也要添新衣服了,不干不行啊!”一从吊机上下来,马刚就和记者聊起了学校里的老师和孩子。
      49名孤儿中,已有3名找到妈妈 
      也许,不少读者还记得这些感人的场面:
      去年11月30日下午,周口市区街头,来自昌福学校的6名孤儿在马刚的带领下,扯着条幅呼唤“妈妈,你在哪里,我好想你啊!”
      去年12月2日,郑州绿城广场,天色阴沉,寒风似刀,6名孤儿和马刚一起向过往的市民散发传单。6名孤儿中最大的14岁,最小的只有5岁,他们是在寻找妈妈。
      马刚说,带领6名孤儿前往周口、郑州两地找妈妈的行动效果是明显的。这些孩子的亲人看到报纸、电视、广播对此事的报道后,相继转告了他这些孩子的妈妈。截至去年12月中旬,已有3名孩子的妈妈回来和家人团聚了。
      马刚说,他本打算春节前,带领一名孤儿前往重庆给孩子找妈妈的,可最近他遇到了一件烦心事:一家位于浙江省上虞市的建筑公司欠了他和20多名农民工50多万元的“血汗钱”,他们一直找不到人讨要。“血汗钱要不到手,教师工资发不了,孩子们也穿不上新衣服,新年礼物更没影了!”提起此事,马刚一脸无奈。
      “今年春节,我和孩子们在一起!”
      马刚说,他资助的49名孤儿中,有9名孩子除失去双亲外,连爷爷奶奶也不在人世了。平时在学校,有老师、同学的关心照顾,他们不感到孤单、落寞,一到放假,他们就成了真正无家可归的人。
      “眼下,我正在想办法讨要‘血汗钱’,不然孩子们过年怎么办呢?”马刚说,“今年春节,我和孩子们在一起!”他准备叫上父亲、兄弟姐妹和妻儿集体到学校过年,“我不想落下这些孤儿……”说完,马刚两眼泪汪汪。
      希望更多的孤儿寻回母爱
      马刚说,春节就要到了,他的新年愿望是“希望更多的孤儿能找到妈妈!”他说,这些孩子的妈妈即使不能回来和孩子团聚,哪怕打个电话也行。
      马刚说,有些孩子并不是真正父母双亡的孤儿,但是他们比父母双亡的孤儿还要痛苦,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有母亲的。虽然已有3名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妈妈,但仍有近40名孩子的妈妈“至今下落不明”。
      “今年,我准备出钱在省级媒体上做个广告,帮助这些孩子寻找妈妈,我的目的并不是让她们抚养孩子,而是希望她们能抽空去看看这些孩子,给这些孩子一些母爱,给予他们幼小的心灵一丝安慰。孩子们太苦了!”说到此,这位刚毅的少林武僧竟流下了泪水。
      大爱无言 下自成蹊
      “校长”、“慈父”、“农民”、“孝子”,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称谓,却集中在一位名叫马刚的中年汉子身上。马刚――项城市官会镇香港昌福学校校长。11年中,他花去100多万元,资助了400多名贫困学生和49名孤儿,让这些贫困学生和孤儿真切地感受到世间有情,人间有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间大爱。
      采访期间,马刚多次说,他盼望更多的爱心人士和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媒体将目光聚焦在这群苦难的孩子身上。如果此事不被记者偶然发现,也许又一个十年就这样过去了……“孩子是国家的希望,也是我坚持走下去的动力。”马刚说,每当回到昌福学校,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容,他就是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心中信念使然,他会把救助困难学生这项事业一直继续下去,即使打工的路上荆棘满地,他仍会默默坚持。
      大爱无言,下自成蹊。正是这种世间大爱,他相继被推选为项城市政协第二届、第三届常委。他的事迹被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大河报》、《周口晚报》等数百家媒体报道。
      献出一份爱心,托起一片希望。一股股关爱的暖流,一份份真挚的情感,马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人间大爱,他用自己的善举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去关注、关心、关照这些可爱的孩子。我们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儿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责任编辑:(项城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