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政〔2022〕7号 项城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气象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来源: 项城市人民政府 时间: 2022-07-15 17:02:17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47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强省建设的意见》(豫政〔2020〕41号)精神,持续提升气象保障项城高质量发展水平,加快推进气象强市建设,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趋利避害并举和问题、目标、结果导向,以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突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发挥气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作用,建设气象强市,为加快项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实现保障有力、技术先进、更加开放、人民满意的气象现代化,气象强市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整体实力位居周口市前列,气象保障乡村振兴水平全市领先,气象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成效显著。天空地一体化的精密气象监测行政村(社区)全覆盖,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到95%以上;无缝隙智能化的精准气象预报预警重点区域全覆盖,暴雨等预报准确率比“十三五”时期提高5%;高质量智慧型的精细气象服务重点领域全覆盖,预警信息发布至村、户、人;多渠道、多功能立体化人工增雨(雪)作业影响面积实现全覆盖;应用型开放式科技创新对气象现代化贡献率明显提升,气象装备和人才队伍建设达到周口市先进水平。到2035年,全面建成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市)及气象保障乡村振兴示范县(市),基本建成气象强县(市)。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现代化气象业务建设,夯实气象强市发展基础

  1.提升气象监测精密化。发展综合、智能、协同观测业务,优化各镇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完善农业、生态、交通、能源等专业气象观测网。强化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深化社会化气象观测应用。(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农业农村局、周口市生态环境局项城分局、交通运输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各镇、街道)

  2.提升气象预报精准度。实施精准化气象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数值预报应用平台,发展智能网格预报,提高气象预报精准化水平。建立综合监测与预报预警平台,提高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预警水平,预警时间提前45分钟以上。加强10一45天预测能力建设,提高防汛抗旱气象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应急管理局、水利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局,各镇、街道)

  3.提升气象服务精细度。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依托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强化气象、自然资源、应急、水利、交通运输等部门预警信息共享,健全重大灾害预警信息“叫应”机制。开展基于新基建的智慧气象服务工作。加强媒体、通信运营企业与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平台有机联动,增强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效果。发展气象信息服务产业。(责任单位:市气象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应急管理局、水利局、交通运输局、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各镇、街道)

  4.提升气象信息化水平。升级气象通信网络,完善气象信息系统、数据安全实时监测监管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气象网络监控系统以及可视化运维管理平台。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加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建设气象信息共享和智能服务系统,实现区域信息共享。(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局、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各镇、街道)

  (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防范气象灾害风险

  1.加强气象灾害风险防范。开展新型智慧城市气象服务,建设内涝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开展极端天气对供水、供电、供暖等安全运行的影响评估工作,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城市安全运行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建立风险预警联动工作机制。推进通风影响评估工作,完成通风廊道规划设计。加强区域性建设、重大规划和重点工程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提升重大活动、重大工程气象保障水平。(责任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管理局、气象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各镇、街道)

  2.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完成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区划工作。健全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将气象灾害防御管理纳入镇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加强农村高风险地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能力建设,发展分乡镇的气象灾害预警服务业务,提高预警发布的针对性。完成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和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将气象防灾减灾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责任单位:市应急管理局、气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教育体育局、农业农村局、科协,各镇、街道)

  3.加强重点行业和区域气象灾害风险防范。推进重点区域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围绕公路、铁路等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建立完善交通气象风险预警业务体系。探索气象水文数值预报技术,建设中小河流洪水气象灾害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履行公共安全监管职责,强化全市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将防雷安全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考核评价体系。(责任单位:市气象局、交通运输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水利局、应急管理局,各镇、街道)

  (三)提升生态文明气象保障能力,服务美丽项城建设

  1.提升生态气象支撑保障能力。在“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重点区域,建设符合管控要求的生态气象保障示范工程。推进宜居城市和特色气候小镇等建设。建设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监测、评价和预报系统。加强气候承载力监测分析评价和风险预警工作,建立绿色GDP气象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工作。(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周口市生态环境局项城分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镇、街道)

  2.提升大气污染防治保障能力。实施生态环境与气候资源可持续发展气候保障工程,提升环境气象监测水平。加强秸秆禁烧气象遥感监测,提升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保障能力。开展精细化植被生态质量气象监测评估服务,加强气象灾害对生态系统影响监测评估能力建设。(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周口市生态环境局项城分局、应急管理局,各镇、街道)

  (四)聚焦粮食安全重任,创建乡村振兴气象保障示范县(市)

  1.增强粮食生产核心区气象保障能力。实施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专项、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提升工程。围绕粮食生产核心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求,完善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网络,推进农业气象灾害影响预报,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范能力和粮食全产业链气象保障水平,提升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保障能力。(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农业农村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局,各镇、街道)

  2.做优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品牌。围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 打造“县域特色"系列气象服务品牌。开展项城优质小麦、白芝麻等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认定工作,打造“气候好产品”等系列国家气候标志品牌。建设高标准农田气象服务保障基地。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资源评估和区划,为引种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提供气象保障。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气象服务提升行动,实现直通式气象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覆盖。(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农业农村局,各镇、街道)

  (五)加强作业能力建设,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

  1.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现代化水平。推进标准化、装备自动化和信息化作业站点建设,提升地面作业能力和作业指挥能力。建设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作业指挥一体化可视化的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和安全管理平台。提升作业条件监测识别和预报预警追踪能力,开展针对不同服务目的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提高作业精细度。增强人工影响天气在保障农业生产、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应急保障等方面的能力,提升气象保障乡村振兴和城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局,各镇、街道)

  2.实施人工影响天气能力提升工程。依托中部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工程,组织实施项城市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项目,建设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空域申报系统、物联网系统,实现人工增雨(雪)作业服务从抗旱救灾向生态环境改善的拓展延伸。(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局,各镇、街道)

  3.健全工作机制和监管体系。健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机构,完善人员队伍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严格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健全安全投入保障制度,完善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加强作业装备和弹药的购销、运输、存储、使用等安全管理,制定安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加强物联网、视频监控和图像识别等信息技术在人工影响天气管理中的应用,提高安全技防能力。(责任单位:市气象局、财政局、应急管理局、公安局,各镇、街道)

  (六)创新协同融合发展,强化气象强市建设支撑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天气气候变化规律及风险应对措施研究,将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预测、生态气象、农业气象、人工影响天气等纳入市科技研发计划。利用地方资源,支持气象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将气象系统干部教育培训纳入地方党校培训体系,将气象高层次人才建设纳入地方人才工程。(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局、教育体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总工会、气象局,各镇、街道)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气象部门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优势,完善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把气象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建立完善工作协调机制,突出解决气象发展规划、资金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等关键问题,确保任务落实。

  (二)强化政策支持。制定《项城市“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将气象事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动相关内容列入专项规划,加强气象重点工程建设要素保障。按照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要求,建立气象领域稳定可持续的地方财政投入保障机制。

  (三)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气象重点领域改革。加强气象核心业务交流合作,推进气象与应急管理、农业农村、工业、水利、生态环境、交通运输、能源、教育、旅游等方面深度融合发展,形成发展合力。

  (四)提供法治保障。完善气象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加强气象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构建气象行政执法信息化体系。强化气象行政执法监督。完善与气象强市建设相适应的气象法治体系,做好气象行业服务与监管工作。推进气象领域执法事项逐步纳入多部门综合执法范围。

  2022年6月28日

责任编辑:x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