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的意见》(国办发〔2022〕3号)和《河南省加快推进电子证照等“四电”扩大应用和互通互认实施方案》文件精神,以“四电”能力提升为牵引,聚焦群众需求,推进政务服务集约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能力的明确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历届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服务导向、应用导向,聚焦企业和群众需求,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补齐短板、促进创新,不断改进政务服务方式,持续优化提升我市政务服务能力。
(二)定义内涵。“四电”,是指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电子材料,其核心是通过数字签名技术将企业和群众办事需要提交的材料以及政府部门发放的证照、文件等进行数字加密,使电子文件与传统纸质文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进而支撑政务服务事项“全流程网办”、企业群众“零跑腿”、不见面审批等业务场景的实现。
1.电子证照。电子证照是指由各单位依法出具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各类证照、证明、批文、鉴定报告、办事结果等电子文件。
2.电子印章。电子印章是指电子数据表现形式的公章和具有法律效力的个人名章。
电子印章是指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企业单位、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以及其他组织(以下简称单位或者机构)的法定名称章、以法定名称冠名的内设机构章和分支机构章、业务专用章(合同、财务、发票、审验、报关等相关业务使用)的电子化形式。
电子个人名章是指单位或者机构的法定代表人、经营者、主要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单位或机构授权代表人等人员用于单位或者机构事务办理的个人名章的电子化形式。
3.电子签名。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
4.电子材料。电子材料是指企业、个人在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时向行政部门提供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各类电子文件。
5.全流程网办。全流程网办是指申请人在网上提出申请,无需到政务服务大厅窗口提交纸质申请材料,实现审批事项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出件,以及完成电子材料归档的全链条在线审批,同时申请人可自行上网查询、打印办理结果。
(三)工作目标。2022年底前,建立健全电子证照制发机制,企业和群众常用证照基本实现电子化并做到标准统一、互通互认,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领域广泛应用,在行政执法和社会化应用中取得积极进展。2023年底前完成“四电”综合管理系统、电子印章管理系统、电子签名管理系统、电子材料管理系统等基础支撑平台的建设,基本完成政务服务事项所需证照、材料的网上提交,网上受理;2024年底前,实现所有政务服务事项所需证照、材料的网上提交,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的全流程网办(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2025年,“四电”应用制度规则更加健全,支撑信息系统更加完善并与各级各类业务信息系统“应通尽通”;“四电”在政务服务、行政执法及社会化领域应用更加广泛深入,企业和群众创业办事全面实现“免证可办”和材料“应减尽减”。
二、工作机制
项城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成立“四电”工作专项推进领导小组,韩维兵任组长,马辽任副组长,各窗口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组。办公室设在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建立工作周研判推进机制,确保工作措施推进落地见效。
三、建设目的
(一)打造“四电”支撑平台,实现全流程电子化
打造全市一体化“四电”综合应用平台,为全市政府、企业、个人三类群体提供多端电子印章申领服务,以及多平台互认的电子印章签署服务,为网上办事全流程电子化、业务办理无纸化提供技术保障。
(二)构建数据支撑能力,赋能创新业务场景
建立健全法人库、证照库、材料库等基础数据库,完善现有人口、事项、办件等数据库,规范数据标准、提升数据质量、促进数据应用,依托数据积累逐步赋能少填、少报办事服务场景,为免材料办、一件事一次办、秒批秒办等便利化场景提供数据支撑。
(三)夯实业务支撑能力,构建高效业务中台
围绕全市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进一步深化“放管服” 改革,充分发挥政务服务业务中台作用,实现对政务服务业务最小颗粒度的管理,以事项标准化、能力定制化带动服务提升,构建“ 少填、少报、少走、快办”的审批服务新模式。
(四)提升集成受理能力,加强业务综合监管
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推进“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模式,通过集成受理,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透明度。加强政务服务监管能力建设,围绕事前、事中、事后对服务能力和服务效能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做到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快速落实、持续提升。
四、重点任务
(一)建设完善基础支撑平台。按照国家、省、周口市“四电”建设相关要求,推动我市一体化“四电”综合应用平台、电子签名公共服务系统、电子材料应用系统、基于互联网应用的电子印章管理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市已建成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一窗受理平台、业务中台等,为全面推广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四电”应用提供基础保障。(责任单位:项城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二)优化再造办事流程。以工程项目改革、不动产登记、公积金办理、市场主体为重点突破口,进一步梳理全市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材料清单,对非必要材料,应减尽减、能减尽减。事项属于同一部门多个科室办理的,有关部门要整合内部办理流程,取消不必要的审核把关,实行“一口对外、限时办结”。不断推进系统整合、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实行“统一受理、同步评估、并联审批、一口出证”。(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公积金办公室、市市场监管局、各相关单位)
(三)明确“四电”法律效力。企业、群众提供“四电”材料进行网上业务办理的,不得再要求群众提供纸质材料,对于确需纸质材料进行归档的,应由市行政审批主管部门或有关审批部门打印归档。(责任单位:市直各相关单位)
(四)实现自动数据填充。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数据,对企业和群众在实际办事中需填写的清单、表格,进行自动的数据填充,最大限度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便利。(责任单位:项城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五)建设政务服务联办平台。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统一标准规范的全市政务服务联办平台,打通各部门业务审批系统,满足“统一收件、自动分发、分类审批、实时流转、跟踪督办、信息共享、统一发证”等要求,能够全程留痕、实时监察。全市政务服务联办平台负责与实体政务大厅集成融合,负责政务服务部门相关事项的要件分发、数据归集,并与省级平台互联互通,实行线上线下同一标准、同一流程、一体化办理。(责任单位:项城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市直各相关单位)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领导。深化“四电”应用是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万人助万企”工作的重要抓手,市直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作为“一把手”工程推进,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加强人员、经费保障;项城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统筹协调和指导督促,组织有关部门人员成立工作专班,研究解决改革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市直各部门政务服务部门负责做好平台对接、系统整合和业务管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事项梳理、流程优化和数据共享。
(二)强化制度保障。各市直各部门要优化审批流程,创新审批方式;对不符合改革精神的规章、制度,要及时调整完善。要按照《周口市政务服务“四电”系统对接标准规范》对本单位业务系统进行改造和对接。项城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要适时评估“四电”应用运行情况,不断健全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三)注重宣传引导。各市直各部门要及时总结“四电”应用的典型经验和做法,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做好宣传解读,扩大企业和群众的知晓度。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不断优化改革内容,推动服务模式优化升级,持续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四)强化考核监督。“四电”应用列入优化营商环境暨“放管服”改革工作的重要督查内容,通过建立“成绩单”机制对市直各部门进行动态排名考核,对于不认真履行职责、工作明显滞后的部门,要启动追责机制。要综合运用营商环境评价、电子监察、政务服务“好差评”等多种方式,对“四电”应用开展企业群众满意度调查,让企业群众评判改革成效。
项城市人民政府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
2022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