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事业
项城地处中原,历史悠久。历史上文化名人纷涌迭出。他们留下的优秀作品,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是我们吸收学习,继承古代文化传统的优秀读本。这里出现过东汉学者应邵、“建安七子”应、《千字文》作者周兴嗣、清代女诗人高梅阁、王辙、书法家麻坦等著名文人,近代则有诗词家张伯驹、袁克文,诗人闫坤瑞、张逸仙等。当代艺术家则有音乐家赵枫、表演艺术家赵铮,作家、曲艺家蒋敬生、孔祥荣等。教育家肖士栋、涂自勤、高炯、程登瀛等。
今天,项城文化更为繁荣,不仅新闻媒体齐全,文学艺术创作新人辈出,成果丰硕,而且以其突出的地方特色影响日著。1996年5月,项城市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市”。
(一)文化刊物
《项城文化》。项城市文化局主办,综合性文艺刊物,大16开本。该刊物坚持“两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和地方性特色,既展示专家力作,又关注推出新人新作,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为发展项城文化,培养文艺创作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
《项城诗词》。原名《莲花诗词》,由群众性社团项城诗社于1996年创刊。社长高炯,主编崔成烈。该刊物大16开本,办得生动活泼,体裁多样,古典格律诗词和新体自由诗互相媲美,老中青诗歌爱好者以健康的思想内容、流畅的语言风格,全面展示了项城人民的精神风貌。
《项城书画》。项城市文联主办,不定期彩印报纸。该报格调新颖,别开生面,为项城市书画家提供了施展才华的阵地,也为培养青年书画家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提高全市广大群众书画欣赏水平和文学艺术素养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二)群众文艺
民间故事。项城民间故事极为丰富多彩,地方特色鲜明。1987年,项城县文化馆由袁启祥、孔祥谦等人负责征集、整理,印刷发行了《中国民间故事集成•项城卷》,收编故事304篇,40万字。该书先后获河南省文化厅、省民委、省文联颁发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河南卷》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北方民间文学奖评委会颁发的“首届中国北方民间文学奖二等奖”。
项城民谣。项城民谣源远流长,生动活泼,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语言色彩。1987年,项城县文化馆由袁启祥、孔祥谦、崔洪斌等负责搜集、整理的《中国歌谣集成•项城卷》印刷发行。该书获河南省文化厅、省民委、省文联颁发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河南卷》优秀成果二等奖”。该书收入歌谣468首。
项城谚语。1987年,袁启祥、孔祥谦搜集整理项城谚语3000余条,编辑印刷了《中国谚语集成•项城卷》。
戏剧创作。1996年,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编剧孔祥荣等创作的剧本《明月知我心》获周口地区“五个一工程”奖。2002年,李泓、高学俭创作的豫剧现代戏《农家媳妇》搬上舞台,一举获得周口市第一届戏剧大赛参赛最高奖——“演出金奖”等八个奖项。
2003年9月,由市豫剧团自编、自导、自演的豫剧现代戏《门里门外》参加河南省第八届“汇通杯”小戏、小品大赛,荣获演出金奖。2004年,又获河南省“群星奖”,并被推荐参加全国小戏小品大赛。
民间艺术。“南顿回民秧歌”,已有200多年历史,该舞蹈人数可多可少,队形多变,以秧歌步为基本动作,配以锣鼓和民间音乐,旋律明快。
项城锣龙 动作优美;“回族串铃舞”,崔洪斌、张勋亮整理、创作、导演的音乐舞蹈作品《回族串铃舞》,获1995年全国第五届民族运动会二等奖;“项城锣龙”大型集体舞,先后获得河南舞龙大赛“中原第一龙”称号,全国舞龙大赛“金奖”、“山花奖”。“官会响锣”被省文化厅批准列入首批“河南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字谜编著。中国灯谜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任敦新编著的《中华谜歌》全书21万字,收编字谜3013条。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三次重印,影响颇大,获1992年首届中国北方民间文学奖三等奖。
二、现代教育
(一)发展概况
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13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职业中专1所,初中71所,小学423所,幼儿园12所,特殊学校1所。在校学生263149人,在职教职工10539人。
“两基”工作成效显著。1996年10月,提前两年通过省“普九”验收,并荣获全省“普九”先进市称号。2000年10月,顺利通过省政府“两基”复验。2001年6月,被教育部、财政部、计委联合表彰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市,成为周口市 惟一获此殊荣的县市。
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普通高招成绩综合排名蝉联四年周口市第一,2002年、2003年先后两次受到周口市人民政府通令嘉奖。2004年,在周口各县区夺得本科总上线人数、二本上线人数、一本上线人数、个人最高分四项第一,市一高考生杨森摘取全省“文科状元”桂冠。中招成绩连续五年居周口各县区首位。2000年7月,第二实验中学荣获“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职业教育取得突破。2001年5月,项城中专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填补了项城市无国家级重点学校的空白。2003年,又被省教育厅等四厅、局联合表彰为“全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目前,该校全日制在校生2800多人,就业安置率达98%以上,成为周口市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
特殊教育工作扎实开展。全市7—15周岁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90.8%以上。2001年12月,被表彰为全国特殊教育工作先进市。市聋哑学校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在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中两获铜奖。
民办教育异军突起。目前,审批民办学校总数达到98所。全市基本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导,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