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人物简介:马刚,少林弟子,又名释恒彪,项城市官会镇人,市政协委员、常委。自幼爱好武术,1985年春,进入少林寺深造,从师学艺期间,多次随少林武僧团出访,结识了众多商界人士。2001年,为改变当时家乡落后的教育条件,他放弃香港优厚条件,通过吸引外资,在家乡官会镇创办了周口市唯一的一所港资学校:香港昌福学校。11年来,他已累计资助贫困儿童、孤儿、单亲家庭儿童400余名,累计资助善款达100多万元,这一义举在当地被传为佳话,被誉为“最美少林弟子”
本网讯 连日来,少林弟子释恒彪和他的团队秉承“立足农村,心系慈善,造福社会,不图回报”的办校宗旨,用“点滴之爱”来传播爱、奉献爱,无偿资助贫困儿童、孤儿、单亲家庭儿童的事迹,吸引了人民网、河南电视台、《东方今报》、《河南经济报》、《周口日报》、周口电视台、《周口晚报》等媒体目光,成为各媒体争相采访的对象。日前,市政府网站记者对这位“最美少林俗家弟子”释恒彪进行了采访。
网站记者:一个默默沉稳的汉子,黝黑发亮的脸庞,释校长,这是您给我的第一印象,您的事迹也在群众间口口相传,美名远扬,“柔情铁汉”的称誉也是恰如其人,您能谈谈“香港昌福学校”创办以前的经历吗?
释恒彪:1985年,我在亲友的帮助下,进入少林寺深造,拜素有“铁罗汉”之称的少林寺武僧总教头释果林为师,赐法名释恒彪,正式成为少林寺第三十五代弟子。在从师学艺期间,我多次随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师、少林武僧团及武打童星释小龙等先后出访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在1991年、92年、93年、95年等连续4届“国际少林武术节”比赛中,获“醉棍”、“散打56KG”、“铁布衫”等多项大奖。95年又回少林寺拜少林寺禅师、作家、导演释延王(现任少林寺影视公司董事长)为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在随团出访香港、澳门、台湾开展少林武术文化交流,并结识了许多港台商界、政界知名人士。但我时刻记得我是一名项城人,我的家乡还不富裕,所以每逢外出,我都会向他们广泛介绍项城的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争取他们来家乡投资。
网站记者:释校长,在采访之前,我们也收集了您的一些资料,您在香港期间已享誉一时,名声大噪,有企业家年薪30万港币聘请您在香港发展,您完全可以再进一步,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但您为什么要放弃而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创办学校?
释恒彪:作为一名少林弟子,就是拜佛诵经、与人为善、感恩社会,以上乘的人品铸就高尚的武德,这是师父的教诲,也是我做人之本。在当年我是享誉一时,轰动一时,也算是完成了我的一个梦想。但我还有更大的梦想,我要返回家乡,照顾我的体弱多病的母亲,尽孝道,同时,也想创办文武学校,传道育人,这个梦想虽然会默默无闻,我会一直坚守。
网站记者:以参禅拜佛之心礼敬众生,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释校长,香港昌福学校在当时是周口市唯一一家港资学校,请谈谈创办经历。
释恒彪:2001年春天,我在香港代师传授“达摩易筋经”。其间,香港昌福房地产公司董事长何燕芳女士表示希望高薪聘我为私人保镖,我婉言谢绝,向她解释缘由并说出我的梦想,她非常欣赏,在得知我在家乡官会镇倾尽家里所有积蓄兴办学校资金拮据面临困境时,决定投资办学,所以就有了这所“香港昌福学校”。2002年,“香港昌福学校”落成,我又引入了海外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每年拿出经费重奖优秀生、帮扶贫困生。孩子们除了学校学习,还要学习传统文化,他们和睦相处,相互关照。
网站记者:办学11年,资助400多名学生,花费100多万,这一系列数字带给我们很多很多感动!释校长,您做的这一切是为了什么?
释恒彪: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当初建校时候,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了我很多支持,许多因缘来成就了我的梦想,因此,我要以感恩惜福的心,与他人广结善缘。学校成立的时候,官会镇高庄村、范桥村、徐庄村等10多个行政村,每年都有近千名孩子在这里就学,并且有很多小孩自幼失去了父亲或母亲,甚至双亲,条件极为艰苦,只能依靠爷爷奶奶生活,部分小孩的爷爷奶奶都是60岁以上的高龄了,有些身体状况极差,甚至已丧失劳动能力,无力照顾他们。我发现,这些孤儿和其他儿童打闹的时候,有时难免会失手,但他们不是像其他孩子哭着找妈妈,而是哭喊着找爷爷奶奶,每听到这我都感觉到心酸。他们的父母已经在孩子的心灵中缺位了,贫寒、饥饿、失学随时等待着这些幼小的雌嫩的生命,心酸、委屈、无助的泪水时常挂在那些小脸蛋上,失望写满脸庞。每每想到这样一些可怜小孩的身世,心里都会产生阵痛,让我眼含泪水,我决心让这些孩子受到更好的照顾。
对每一个苦难的孩子,我都要想办法亲临孩子家里看望,或者在医院里了解病情,让学校有关负责人员立即对这样的小孩办理安置入学,为他们免学费,免生活费,免书本费,让这些苦难学生远离饥饿和寒冷,让他们的童年充实和幸福,鼓励他们树立目标,努力学习知识,充实自己,知书达理,遵纪守法,做一名将来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我自己本身是一名佛门弟子,也是一名政协委员,无论从义务上,还是从心里上都要去承担这一切,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些年中,每年都有一批贫困和孤儿来到昌福,我们都接收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帮助他们,同时也希望我这一点的绵薄之力能够影响社会上更多的人去关爱他们,去帮助他们,哪怕就是一声问候、一句关心、一片纸,我都要代表这些孩子感谢大家。
网站记者:一股股关爱的暖流,一份份真挚的情感,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人间大爱,让这些留守儿童和失去父母之爱的孤儿们真切的感受到世间有情,人间有爱。您也以自己的善举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去关注、关心、关照这些可爱的孩子,孩子们称您为“慈父般的校长”,您有什么感触?
释恒彪:爱因无私而珍贵,生命因希望而永恒。孩子们还小,他们不应该去承受他们这般幼小年龄不应该承受的苦楚和磨难,既然我知道了,我看到了,了解到了他们的情况,我就会一直尽我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们,去呵护他们,尽最大可能去给予他们本该他们这般年龄以该得到的照顾和关怀。校园里变得苦命孩子很多,比如孙肖南,他今年才12岁,8年前妈妈离家出走,父亲又身患重病,在医院接受治疗,由爷爷和姑姑照顾。我当时知道情况后,专程从外地赶回,去医院看望了肖南的爸爸,并送去医疗费,懂事的肖南在一旁给爸爸擦拭眼泪,安慰起了爸爸,他说,“爸,我好好学习,以后不贪玩了,爸,别哭、别哭、别哭了!”看到他用他那双小小的双手,拂去父亲浑浊的泪珠,扶起了一家的希望的时候,谁人不感动,谁人不痛心,谁又会袖手旁观呢?
李亚芳,她家姊妹三个,读小学的时候,她父亲患上了肝癌,为给父亲治病,她不得不辍学。后来我知道她家的状况后,让她在学校免费就读。她和妹妹从六年级开始同班读书,一直读到九年级。今年高考,李亚芳考了578分,妹妹考了587分,现在她姐妹俩在郑州大学一个班里读书,非常争气,我感到很欣慰。目前,她的弟弟李建波也在昌福读九年级,我希望能像两个姐姐一样考上大学,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在昌福学校,像孙肖南这样的孤儿还有很多很多,40余名孤儿、特困生,40余个辛酸的家庭,令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是一群苦难的孩子,也是一群乐观向上的未来希望。我既然收留了这些小孩,就要对他们负责,学校不仅给他们免去所有学费和生活费,而且还要资助他们以后上高中,上大学,直到成人。他们历经艰辛,必定学会坚强,历经风雨,他们必将绽放光芒,每每想到这里,我又会充满了信心,我一定会好好创造条件,让这些苦难的小孩在学校找到温暖,在学校找到家的关爱。
释恒彪虽然坚强,但是谈到这么多孤儿的处境时,眼里早就充满了泪花。
网站记者:释校长,您会一直这样做下去吗?
释恒彪:佛讲“三轮体空”,结缘之道,首在布施,因为布施随时随地都可以实行,即使自己一无所有,一个真挚的笑容,可以令人生起信心,一个随手的帮忙,可以济人困难危急;甚至与人为善、一句赞美、一瓣心香等等,都是殊胜的布施因缘。我被推选为第二届、第三届项城市市政协委员、政协常委,先后荣获省、市级荣誉称号30多项,这些荣誉是党和政府给予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给予的,更加坚定了我继续做下去的决心,我将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发扬菩萨济世精神,投身公益事业,倾力广施善举,为国家建设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人才,为构建和谐社会多做新的贡献。
当我们问及释恒彪是否辛苦时,他面带微笑,坚毅的说不辛苦,并说,他很满足。释恒彪就是这样一名真性情的汉子,他刚强的外表下有一颗柔情的心,他也的的确确成为了一位经得起风浪的硬汉,他不为名,不为利,一心发展昌福学校。
昌福学校副校长刘国营介绍说,自学校创办之初,我就进学校工作,至今11年了,学校一直是自筹资金谋发展。我们学校每个月支出很大,由于经费紧张,学校一直没有进行扩建,为了保证教学秩序和稳定,释恒彪带领一支施工队伍,靠在外打工赚钱来维持学校的各项开支。
访谈感言:大爱无言,存于本心。释恒彪身上的担子很重,但他不轻言说出,因为他是一名真汉子,一名铁汉,所以在一直默默奉献。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无数人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却是无限的!我们在这里真诚呼吁,希望关注慈善事业的广大爱心人士能把这份爱心和坚守持续下去,壮大下去,为那些需要帮助和呵护的人送去温暖和祝福。(张康 胡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