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郸城531个乡村(社区)党旗猎猎,广大党员干部以躬身实干的姿态,扛起先锋旗、深耕责任田,将治理的“难点”转化为惠及民生的“亮点”,在田间地头、街巷楼宇间,一笔一画书写党建引领高效能治理的生动篇章。
党旗引领 先锋实干暖民心
从冷庄社区的田间地头到陆庄村的甜瓜大棚,从尹寨村的网格小院到王楼村的调解现场……在基层,党支部书记是最坚定的扛旗人。面对村内矛盾纠纷,城郊乡冷庄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守义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耐心调解,用真诚化解邻里纠纷。机井损坏危及庄稼“生命线”,他带头成立维修小组,出资又出力,赢得村民交口称赞。刘守义的事迹,是郸城党员“小事见担当”的缩影,让党旗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熠熠生辉。
白马镇前寨村多年来一直是“后进村”,该村党支部书记张艺上任后,从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打造冲得上、顶得住的骨干队伍。短短几年,该村栽植绿化树1300棵,清淤万余立方米,安装路灯150盏,加宽道路3200多米,安装监控18个,连续四年获评“一类村”。张艺用脚步丈量民情,将“问题清单”变为“履职清单”,用一件件实事擦亮党旗底色。
东风乡尹寨村创新“理论学习+田间实践”模式,将主题党日搬到“地头”,2025年开展集中学习6次、专题党课2次,组建党员先锋队为群众办实事百余件。在汲冢镇陆庄村,党支部选拔6名后备干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实现从软弱涣散村到“五星”支部的华丽转身。他们的事迹证明:党旗所指,民心所向。
模式创新 治理增效焕新颜
郸城县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密码是将党旗插在网格里,让服务沉到一线中。尹寨村以“三个强化”锻造先锋队,将责任清单量化到人,通过老干部“传帮带”培育后备力量;以“三个聚焦”搭建大平台:规范党群服务“即时即办”,划分8个网格,实现“小事不出格”,推行党员联户,覆盖90户困难群众;以“三个坚持”探索新常态:常态化法治宣传培育“法律明白人”20余名,矛盾调解精细化,评议制度规范化。该村村民议事参与率超90%,集体经济收益连续两年突破20万元,彻底扭转“干部干、群众看”的局面。
城郊乡王楼村的“三治融合”,则绘就了共治同心圆。该村以“党建+网格+大数据”为抓手,划分5个微网格,设8名网格员,建立包片会商机制,累计办理民生实事35件。创新“近邻调解”机制,组建“律师+乡贤”队伍,化解纠纷于萌芽状态。网格员化身文明“播种机”,选树“乡村光荣榜”典型38名,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12次,发动群众栽树2000棵,打造“四美乡村”,让党旗在网格中飘扬。
全县“一盘棋”的统筹,更彰显制度效能。郸城县委高站位推动,县委书记挂帅成立领导小组,细化60项任务清单,划分网格3586个,配齐网格员4044人。建立“智能派单—网格响应”闭环体系,创新“联、绑、督、提”整顿机制,推出洺南街道“洺事明说”等先进工作法,采取惠民举措,让治理成果全民共享。
初心如磐 郸城担当向未来
一个个基层小村的生动实践,是初心的映照,更是使命的彰显。在陆庄村,党支部树牢宗旨意识,筑起“暖心港湾”:大雪天党员干部清扫甜瓜大棚保收成,旱涝时一线修井排涝护安全;改善环境,清理垃圾105处、改厕240户,修建红色文化花墙1500米;培育文明新风,组织文艺队弘扬孝贤文化,让村民精神富足。
党旗飘扬处,尽是“郸”当人。在郸城这片沃土上,基层党员以行动作答:刘守义的机井清泉、张艺的亮堂路灯、尹寨的网格联户、陆庄的甜瓜丰收、王楼的调解温情……点滴微光,汇聚成振兴星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我们致敬这些“郸”当先锋,他们让党旗更红、让民心更暖,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续写“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篇章。未来,郸城必将在党旗引领下,以高效能治理托举百姓“稳稳的幸福”,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郸城力量。□记者 徐松 通讯员 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