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畜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肉蛋奶是百姓“菜篮子”的重要品种。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夯实现代畜牧业发展基础,推进畜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助力我市率先建成农业强市,结合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准确把握现代畜牧业发展方向
(一)布局区域化。依据全市农业农村发展总体规划,结合各镇(街道)发展基础、养殖优势、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统筹规划全市畜牧业发展,确定各镇(街道)产业发展重点方向。坚持龙头企业带动,秣陵镇、南顿镇、永丰镇、官会镇、王明口镇、郑郭镇、孙店镇等镇(街道)建设生猪养殖基地和全产业链发展优势区;贾岭镇、秣陵镇、三店镇、永丰镇、官会镇、王明口镇、孙店镇等镇(街道)建设现代肉牛、肉羊养殖基地和全产业链发展优势区;南顿镇、范集镇、王明口镇、丁集镇、郑郭镇、高寺镇等镇(街道)建设全国知名的家禽养殖基地和全产业链发展优势区。〔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镇(街道)〕
(二)养殖设施化。加快设施装备升级,提高大型养殖场智能化、中型养殖场机械化水平,完善家庭养殖场(户)防疫和粪污处理等基础设施。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升级改造,全面运用现代智能技术,通过推进喂料饮水自动化、巡检可视化、管理远程化、环控数字化,实现畜禽养殖的智慧化、自动化和精准化。到2025年,各类养殖场(户)设施化率达到90%以上,规模化养殖场智能设备技术普及率达到30%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农业机械化技术中心,各镇(街道)〕
(三)生产标准化。针对不同畜种、不同区域,建立健全与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和现代畜牧业生产技术标准、生产过程管理规范、基础设施标准,加快技术标准推广和应用,加强生产全过程规范化管理。积极鼓励引导规模养殖企业创建农业农村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和河南省美丽牧场。〔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镇(街道)〕
(四)发展园区化。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跨界配置现代产业要素,推动种养加、产供销有机结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重点培育一批带动性强、影响力大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持续推动产业升级。〔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各镇(街道)〕
(五)管理信息化。加快畜牧业信息资源整合进程,推进畜禽养殖档案电子化,全面推行生产经营信息直联直报。在大规模养殖场和条件较好的养殖场(户),大力推广动物电子耳标识别技术,提高动物疫病监测、畜禽产品追溯等智能化水平,逐步实现生产管理精细化、信息化、智能化。〔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镇(街道)〕
(六)粪污资源化。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指导养殖企业采用节水、节粮新工艺新技术,支持养殖场(户)配套建设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引导养殖企业发展农牧结合、种养循环模式,鼓励养殖粪污粪肥还田。到2025年,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周口市生态环境局项城分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各镇(街道)〕
二、提升畜牧业稳产保供能力
(一)稳定生猪产能。坚持扶强扶优、规模发展的思路不变,以国家生猪调出大县为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市场手段逐步淘汰小散生猪养殖户,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稳产保供中的压舱石、稳定器作用,稳定生猪产能,全市生猪年出栏量保持在70万头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各镇(街道)〕
(二)壮大牛羊产业。依托我市秸秆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牛羊等草食家畜养殖,贯彻落实河南省养牛大县培育县、河南省肉羊大县培育县目标任务,重点支持贾岭镇、秣陵镇、三店镇、永丰镇、官会镇、王明口镇、孙店镇等镇(街道)发展壮大牛羊产业。按照因地制宜、集群发展思路,大力支持“专业带动、滚动发展”、“统一规划、高标准建设”等发展模式,加大资金投入,统筹贷款贴息、风险补偿、保费补贴等政策。大力开展牛羊示范园、示范镇、示范村、示范户建设,快速扩大肉牛肉羊养殖规模。积极落实衔接上级扶持政策,对新建标准化畜位肉牛500个以上、肉羊2000个以上的养殖场,分别按照肉牛每个畜位不高于1000元、肉羊每个畜位不高于25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肉牛单场补贴不高于2000万元。全面实施“粮改饲”,大力推广玉米全株青贮。到2025年,全市肉牛出栏达到5万头以上、肉羊出栏达到30万只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各镇(街道)〕
(三)加强种业资源保护。种业振兴是国家战略,项城猪作为我市优良畜禽种质资源,把项城猪的保种和开发利用工作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并出台有关“项城猪”品种资源保护利用的优惠政策与激励措施,为“项城猪”品种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营造宽松环境。对现存项城猪加大宣传、保护力度,健全系谱档案,并依托河南农大等科研院校对项城猪生产性能、遗传基因进行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建立1-2个保种场,争取在土地、政策资金等方面优先安排、科学规划;组织业务、管理等相关部门加大对项城猪品种资源保护、养殖技术指导和成果转化,大力重塑品牌效应,努力打造全国优质生猪生产先进市,以项城猪产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镇(街道)〕
(四)发展特色养殖。按照养殖富民、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强指导帮扶,发展扩大名特优水产品养殖,支持现有部分家兔、肉鸽、鸵鸟等特色养殖规范发展,走差异化发展之路。鼓励发展蜂业养殖,作为整个畜牧产业有益补充,适度发展,力争做精做细、做出特色。〔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乡村振兴局、市财政局,各镇(街道)〕
三、完善现代畜牧产业体系
(一)打造产业集群。围绕畜禽养殖,积极谋划争取一批产业集群、产业园、产业强镇等三产融合重大项目,吸引与养殖产业相关的龙头企业和食品装备、包装、物流等配套产业集聚发展,形成有机衔接、高效配套的产业发展布局。积极依托项城肉牛、项城猪、槐山羊等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到2025年,力争培育1个省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镇(街道)〕
(二)做强精深加工。依托规模化养殖基地,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支持项城中恒食品肉牛屠宰加工项目建设,推动产业链条向精深加工延伸。加快建立“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运输、冷鲜上市”产销模式,支持大型畜产品加工企业自建或联建冷链仓储物流设施,配置冷链运输设备,建立配送体系,健全销售网络,培育一批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推动畜产品流通由“调活畜禽”向“调肉”转变。到2025年,全市生猪、肉牛、家禽本地屠宰率分别达到80%、50%、90%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镇(街道)〕
(三)推进产销衔接。强化主导产业链培育,围绕生猪、牛羊、家禽等主要养殖品种,加强规划引领,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推动产销衔接,构建链条完善、循环畅通、运转高效的发展格局,推进产业种养加销一体化发展。积极与上海、南京、广州等消费城市搞好对接,引导规模企业发展“养殖一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经营模式。鼓励企业通过自建链条、兼并重组、产业联盟、抱团发展等形式强强联合,在一定区域内逐步推动饲草料种植、种畜繁育、规模养殖、屠宰加工、物流销售等全链条集聚发展,实现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到2025年,培育1条以上县级主导产业链。〔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镇、(街道)〕
(四)培育名优品牌。大力实施品牌培育行动,着力打造一批知名企业和产品品牌。充分借助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特色农产品推介活动等,积极宣传推介我市畜产品。持续扩大我市特色品牌的影响力,有效提升项城猪、槐山羊等品牌的知名度,努力将我市特色养殖品牌转化为优质商品品牌,对获得中国品牌(地理标志、品牌价值百名排行榜、重点行业品牌价值50强排行榜)的企业,按相关政策给予支持。到2025年,力争培育省级以上知名畜牧品牌1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镇(街道)〕
四、健全公共服务支撑体系
(一)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坚持防疫优先,强化基础免疫,健全以市级为骨干、镇级为基础、重点龙头企业和第三方实验室为补充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优化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确保畜禽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抗体合格率保持在70%以上;坚持人病兽防、关口前移,推动构建“分区防控、无疫小区建设、净化场创建”三位一体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新格局,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应急指挥、防疫监管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防控水平,确保全市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各镇(街道)〕
(二)强化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围绕畜禽养殖、加工及销售,以市农业农村局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建立畜禽养殖发展技术服务平台。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为依托就地就近实时提供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畜禽养殖技术水平。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强化技术培训,加快推广TMR、疫病防控、粪污治理应用等技术,提升规范化饲养水平。全面推进政府购买动物防疫服务改革,壮大技术推广等社会化服务队伍,建立健全畜禽良种繁育、疫病防治和科技推广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畜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各镇(街道)〕
(三)强化畜牧信息化建设。加大支持力度,在数字农业建设中率先实现畜牧业信息化。鼓励畜牧业龙头企业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加快智能化改造,开展数字畜牧业试点建设。支持畜牧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健全电子档案,推广线上线下和现代物流结合销售模式。构建畜牧业动态数据库,指导企业开展数据直联直报,促进技术、营销和金融等社会化服务与产业有机融合,实现各环节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镇(街道)〕
(四)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各级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机构建设,强化监督检查和风险监测,提升风险预警水平。推行网格化监管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建立健全“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衔接机制,提高源头治理能力。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添加违禁物质等违法行为,严格落实畜产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镇(街道)〕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农村局。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听取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汇报。各镇(街道)要把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切实加强对本区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组织领导。〔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农业农村局,各镇(街道)〕
(二)强化政策扶持。用足用活上级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动物防疫补助等扶持政策。统筹上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推进畜牧产业快速发展,将群众意愿强烈、帮扶机制效果显著的畜牧项目优先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支持畜禽养殖设立应急还贷周转金,建立肉牛、肉羊产业发展风险补偿机制。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和各镇(街道)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及详细规划时,要明确畜牧业发展空间布局、用地规模和用地结构,允许养殖场建设多层建筑,发展立体养殖。〔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乡村振兴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镇(街道)〕
(三)加大资金投入。统筹各类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资金,对畜牧企业标准化改造、国家示范场创建、美丽牧场创建、加工龙头培育、畜产品品牌打造等进行扶持。大力支持畜牧业项目建设,鼓励引导社会工商资本投资畜牧业重点产业和领域。〔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乡村振兴局、市金融工作局,各镇(街道)〕
(四)强化金融保障。支持金融机构开展“智慧畜牧贷”试点,探索畜禽活体担保贷款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将符合规定的土地经营权、养殖圈舍、大型养殖机械等纳入可抵押品目录,探索开展存单质押贷款和订单、保单融资。加快完善保险政策,开展能繁母猪、育肥猪和基础母牛保险,鼓励养牛大镇探索犊牛地方特色保险,鼓励保险机构探索开展蛋鸡、肉羊政策性保险试点,探索发展价格保险、收入保险等新型险种。〔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乡村振兴局、市金融服务中心,各镇(街道)〕
(五)加强督导考核。各镇(街道)要将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优先方向,通过发展畜牧业提高农业增加值,建立畜牧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先进镇(街道)先进个人予以表扬激励,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
2024年2月5日